再餵食症候群(Refeeding syndrome, RFS)是指進食不足超過5天之病人,在回復熱量攝取時,熱量給予速度過快,因而發生電解質異常、急性微量營養(維生素B1)缺乏及水分滯留,甚至導致死亡,是臨床上容易被忽略,一旦發生卻可能極為嚴重的營養問題。
為提升效率,營養部將RFS風險之4個重要指標:身體質量指數(Body Mass Index, BMI)、近6個月體重減輕百分比、進食狀況不佳5天以上及血磷或血鎂偏低,建置於住院醫療資訊系統之營養篩檢畫面,病人入院後進行營養篩檢時,系統自動標示具有RFS風險的病人,將篩檢所需時間從10分鐘縮短為1分鐘,並以不同顏色標示具RFS風險的病人,讓警示更一目了然。且為提供一致性的營養照護,在RFS發生率較高的頭頸癌與食道癌病房,建立RFS營養照護套裝醫囑,內容包含維生素補充建議劑量與天數、電解質監測項目與頻率及會診營養師之訊息,將完整開立醫囑所需時間由5分鐘縮短為1秒。
經由資訊系統輔助篩檢與建立套裝醫囑,除了大幅降低臨床營養師查詢資料及醫師/專師開立醫囑耗費的時間,更提升臨床對RFS風險病人之照護品質,包括:臨床醫護人員發現具有RFS風險病人比率增加26.9%、營養師訪視前RFS相關醫囑開立率增加14.1%、具RFS風險之頭頸癌與食道癌病人發生電解質異常比例減少50.2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