門診治療室運用智能分類與分流降低病人等候時間
黃瓊慧護理師/洪瑩朱護理長/古秋雲督導長/歐弘毅門診部主任
智能取號機,特色如下:
(一) 治療室經常治療項目之健保處置碼依處置時間與屬性,重新歸類成五大組別,專人專責、各司其職。
(二) 智能取號機採「即插即印」策略,系統能自動辨識診間開立的健保處置碼,給予適當分類排序,病人不需自我判斷治療類別(圖一),不會有選擇困難。
(三) 資訊顯示面板公開呈現等候順序(圖二),一目了然,病人可以輕鬆掌握治療進度。
(四) 護理師可使用公務手機,桌上型電腦或筆電進行叫號,清晰的廣播聲音貼心提醒病人入內治療,大幅增加工作效率。
改善成果
(一) 降低病人等候時間及提升病人滿意度
1. 病人平均等候時間由改善前的22分鐘,改善後下降為僅需等候不到10分鐘。
2. 整體滿意度由改善前的74.6%上升到85.4%,而在等候時間滿意度的表現更為亮眼,由改善前的51.1%上升到80.7%。
(二) 系統自動統計等候時間及滿意度
1.治療結束後,病人可直接從手機或電腦填寫滿意度,針對當次的治療經驗表達意見與評價。透過系統後台更可自動統計病人滿意度與病人等候時間。
(三) 平行推廣,提供院內/體系其他單位標竿學習
1. 智能取號系統已平行推廣到本院放射科,病人至取號機掃描單據,可以直接分流至指定的攝影室,病人可以依指示至攝影室外面等待檢查。
2. 成大斗六分院門診治療室也前來標竿學習,做為日後設計取號機的參考。
圖一、智能取號機 (取號步驟說明)
圖二、自動分類號碼單